|
《增强“四力”专题解读》:人民日报社地方部编著,费伟伟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
历史是培育信仰的源泉。
1949年7月4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接见共青团中央团校毕业学员,人民日报记者金凤到会采访。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冯文彬将她带到毛主席面前介绍说:“主席,她是人民日报记者。”毛主席微笑着握住金凤的手说:“哦,人民日报记者,人民的记者。”
这是毛泽东主席第二次说这句话。
就在半个多月前的6月15日,人民日报记者柏生跟随后来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李庄采访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会议休息时毛主席和代表们一一握手。“主席迎着我的面走来,问我是哪个地区的代表,我有些拘谨地说:‘我是人民日报记者。’毛主席握着我的手,笑着点点头,说:‘哦,人民的记者。’”柏生后来回忆道。
人民的记者!70年过去,毛主席的教导已成为踏进人民日报大门的新闻人坚定的信念。尤其是李庄、金凤、柏生所在的人民日报记者部。
人民日报记者部(2009年改名地方部)是“全国新闻工作先进集体”,先后走出多名全国党代会代表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涌现出一批获中国新闻奖(全国好新闻奖)的优秀记者。人民日报纪念创办60周年时,记者部出过一本《人民日报记者部新闻实践与思考·灿烂的星河》,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人民日报社原社长张研农为该书作序时写道:“人民日报驻地方记者是人民日报的‘重要方面军’,是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是一支对人民日报有饱满热情、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对新闻事业有澎湃激情的队伍。一句话,是一支可敬可爱的队伍。”
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所以写出了一篇篇接地气、有灵气、鲜活生动的好稿子;对新闻事业有澎湃激情,所以在紧张采写工作之余,还写下了许多理论联系实际的新闻业务研讨文章。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光阴荏苒,不变的是一代一代年轻新闻工作者的忠诚。对人民日报饱满热情没有变,对人民群众深厚感情没有变,对新闻事业澎湃激情没有变。
《增强“四力”专题解读》一书共分四辑。第一辑为《“脚力”:好新闻永远在基层》,第二辑为《“眼力”:在观察、发现、辨别中增强定力》,第三辑为《“脑力”:树立问题意识 自觉服务大局》,第四辑为《“笔力”:多写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共收录解读“四力”的28篇业务研讨文章。因侧重对“四力”的思考和解读,在编辑体例上是以文带稿,以对新闻采写业务的思考加上相关的新闻报道,而并不是整体上对这支队伍贡献的优秀新闻作品作展示。受此局限,人民日报社很多地方分社的优秀记者和精彩报道没能包括在内。
读了这本书,您一定会认同这样的评价。从这本书里,不仅让人看到一批践行“四力”的好记者、好作品,也为新闻战线开展这项活动提供了一批增强“四力”的生动案例。
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于我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受教育过程。这次开展思想宣传战线“四力”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始终将基层一线作为增加“四力”的落脚点,在基层了解国情党情、把握社会实际、强化宗旨意识、增进人民情怀,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交心中把握群众需求、回应群众关切。通过本书的编辑,我对此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我为自己工作、战斗的这个集体而自豪——“人民的记者!”
(本文为《增强“四力”专题解读》一书后记,刊发时有删节。)